close

今天把《恆毅力》這本書讀完了。大致抓到一個核心的概念,「要成就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天賦,而是你能超乎常人的堅持下去。」

日常的累積很重要,刻意訓練也很重要。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堅持的不夠久,還沒走到目標就放棄了。

整本書的架構大致如下:

Part 1: 恆毅力-打破天才的迷思,告訴人們恆毅力才是關鍵,進而重建人們對恆毅力的認知

Part 2: 培養恆毅力1 由內而外的四大驅動力-由內而外培養恆毅力

Part 3: 配養恆毅力2 由外而內的三大環境力-由外而內培養恆毅力

(一)Part 1: 恆毅力

這部分以西點軍校野獸營和拼字比賽的調查結果為引子,說明可以撐過野獸營和贏得拼字比賽的人勝出的關鍵是「恆毅力」,而不是天賦。同時說明「熱情是長期不變的投入」,並介紹了「目標」和「目標層級」的概念。當目標層級越頂層,那個目標就越接近真正的目的;反之,目標層級越低,該目標就只是為了達到下一個層級的手段,和最後的目的關係沒那麼密切。

(二)Part 2: 培養恆毅力1 由內而外的四大驅動力

這個部分告訴我們興趣和熱情不會從天而降,需要刻意培養。而且熱情不是放任它自己燃燒,而是需要定期刺激。接著說明「刻意練習的重要性」。大家都聽過一萬小時的理論,但是真的練習一萬小時之後就能成為專家嗎?練習不是一股腦的埋頭練習就好,而是有方法、有計畫地進行練習。書中舉了好幾個例子,而我喜歡的花式滑冰運動員羽生結弦也是一個很好的實例。他練習的時間不長,但他很有效率的利用在冰上的每一秒鐘,達到最大的練習效果。而刻意練習便是希望1. 到達忘我之境 2. 將這種練習變成習慣。但是刻意練習往往是痛苦的,不是快樂的。

作者訪問了許多在各領域的成功人士,發現他們的「目的」具有一個共同點:同時具有自我導向和他人導向。自我導向就像是滿足自我利益,他人導向則是希望這個目的的實現可以為他人帶來利益。

最後介紹了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。固定思維是認為能力是固定的,成長思維則是相信自己可以繼續成長。

(三)Part 3: 恆毅力2 由外而內的三大環境力

這個部分說明外在環境對培養恆毅力的重要性,例如團隊、師長、家庭等。還有,持續進行兩年以上的課外活動有助於培養恆毅力。

-

書裡有個恆毅力量表(P82),我做完之後的分數是3.9分(最高5),比60%的美國人高。對於這個結果我有點訝異,原來我的恆毅力是這麼低。要加強鍛鍊自己。

而這個恆毅力量表又可以分成兩個部分:熱情和毅力。我的熱情分數是3.8,毅力是4。作者說,多數人的結果確實是毅力分數高於熱情。這說明了什麼?

我的解讀是,熱情不是達成一件事最重要的關鍵,毅力才是。我的毅力應該比我想像的還要高。

做出這個結果的當下我自己也嚇了一跳,我以為熱情的分數會比毅力高呢。看來要修正自己的觀念和態度了,以後不能再以「我對這個沒熱情」當成自己不想完成的藉口。

回過頭來看,大一修的微積分、大二大三修的經原,大三修的文藝復興,都不是因為我有熱情,而是有一股拚勁,下定決心堅持到最後一刻,才能順利拿到學分。

堅持,比有熱情更重要。

除了堅持以外,書裡也有探討其他元素,再來畫圖好好分析一下,然後把這篇文章補充成一篇完整的筆記心得文吧!

記得自己給自己訂的一個目標是練習寫文章,要堅持!

一些我喜歡的內容摘錄:
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document/d/1MqzwyNk2msD5yDcCoCdlrLk0FyXKUnAlpjwyuAnth94/edit?usp=sharing

 

下一本書:何者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UN 的頭像
    YUN

    9月就要被趕出仙台了

    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